点击蓝字,了解更多~
大家给孩子们挑选玩具时,是不是总在对比孩子喜不喜欢、造型萌不萌、功能多不多、价格划不划算,却忽略了玩具角落那张小小的“标签标识”呢?
其实这张看似不起眼的标签,根本不是普通的装饰贴,它就像玩具的“安全身份证”,藏着小孩子们玩耍时会不会误食小零件、有没有毒有害物质等关键信息,直接关系到祖国下一代的健康安全。
一、产品名称、型号缺失
未明确具体产品名称和型号,消费者难以辨别产品核心功能与适用场景,增加使用风险;同时型号缺失会导致售后维修受阻。
二、使用年龄段未标注
玩具适用年龄段是根据儿童生理发育特点设定的关键指标,未标注或标注模糊易引发错配问题。儿童玩耍不适合年龄组别的玩具,可能因误用滥用造成意外伤害。
三、使用说明、维护保养方法缺失
完整的使用说明是保障玩具正确使用的前提,缺失会导致操作误区。不当的维护保养信息会造成消费者不能科学地对玩具进行定期清洗和维护,可能因玩具表面滋生螨虫、霉菌等带来化学伤害。
四、生产厂名称、厂址等追溯信息缺失
这类 “三无” 产品常见于街边摊贩、非正规电商平台,不仅未标注生产厂家、地址,更无联系方式与质量检测报告。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无法联系生产方维权,市场监管部门也难以追溯生产源头进行查处。
五、安全警示缺失
这是标签不合格中危害最直接的问题,涵盖多种高频使用场景。例如电动玩具未标注 “禁止儿童自行拆卸电池仓”,儿童可能用工具撬开电池仓,接触电池电解液造成化学灼伤;弹射类玩具(如玩具弓箭、飞镖)未警示 “请勿瞄准眼或脸部发射”,儿童玩耍时易误射他人眼睛,导致视力损伤;毛绒玩具、塑胶玩具未提示 “警告!内含小零件,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使用”,婴幼儿啃咬可能将脱落物吸入呼吸道,存在窒息风险。
玩具的品质安全直接关联儿童健康,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儿童的终身残疾或死亡,不合格产品的危害贯穿使用全周期,具体如下:
一、物理安全性能不合格
这类问题多源于生产工艺不达标或设计缺陷,常见情形包括:
玩具边缘未做圆滑处理,如塑料积木、金属玩具的边角存在锋利毛刺,儿童玩耍时手部、面部接触易造成划伤,若伤口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细菌感染;
小零件固定不牢,3 岁以下儿童吞咽后可能堵塞气管,据统计,每年因误吞玩具小零件引发的儿童窒息急救案例超千起;
玩具带附件的绳索长度超过 22 厘米,儿童玩耍过程中,绳索易缠绕颈部,若无人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此外,部分折叠类玩具(如玩具帐篷、折叠桌椅)无锁定装置,展开后易突然坍塌,砸伤儿童身体。
二、化学安全性能不合格
玩具材质与工艺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儿童接触安全。例如劣质材料中的过量甲醛、邻苯二甲酸酯,玩具填充物使用未经消毒的废旧棉絮,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皮肤渗透或口腔摄入进入体内,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骨骼发育与智力成长,尤其对婴幼儿危害更甚。
为帮助消费者规避风险,选购安全、合格的儿童玩具,需从购买渠道、产品检查、售后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具体建议如下:
1、查看玩具是否有
CCC认证标识
目前我国对四大类玩具实施强制性 CCC认证:塑胶玩具、金属玩具、电玩具、乘骑车辆玩具。
在购买玩具时,一定要注意有无CCC标识,查看名称、型号、使用年龄段、安全警示语、维护保养方法、执行标准代号、生产厂名称、厂址等内容标注是否齐全。
其他类别玩具虽然不需要CCC认证,但标识信息要求是一样的!
而网购无法直接观察产品包装,所以家长在收到快递之后,切记认真检查相关信息后,再给孩子玩也不迟。
2、购买场所
在正规商场超市购买玩具往往是令人放心的,因为有工作人员为产品的安全把关检验。
网上购买请到大型平台,切勿为了图便宜,到不知名的网店采购。
3、宝宝年龄和玩具要匹配
买玩具时要对照包装盒上指示的年龄段,比如“适合3岁以上儿童”的玩具不要买给1岁的小宝宝玩。
4、仔细检查零部件
很多劣质玩具的配件材质差、容易损坏。年龄较小的儿童每样东西都先是用嘴品尝、用手拉扭。所以购买的玩具零件必须牢靠,避免脱落造成幼儿误食。比如汽车的轮子、毛绒玩具上的铃铛等等。
5、处理好包装
及时扔掉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避免造成儿童玩耍导致窒息和吞食;及时去除包装纸板上的铁钉和尖锐包装材料,避免儿童误触受伤。
6、定期维护检查
定期维护检查玩具是否损坏、是否有部件松动脱落、是否需要清洗晾晒。
这份选购宝典
你GET到了嘛~~
编辑:李志豪、刘钊
审校:彭旭慧
监制:李敏
供稿:商检处,机电中心
| 来源:上海海关12360热线
